-
乌龙?蜂窝煤是日本人发明的,如今设计大奖颁给中国人!丨
2016-09-27 10:03:31蜂窝煤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20多年,而它被北京国际设计周经典设计奖提名了。
组委会认为,蜂窝煤的设计汇集了中国几代人,这种造福百姓的作品应该被铭记。
蜂窝煤大家都知道,可是谁设计了蜂窝煤真的是不知道。根据一份文史资料,蜂窝煤的设计者是一位老先生郭文德,可惜的是,老先生2003年就去世了,老先生得到的荣誉由他的儿子代为领取。
不过,这一提名也引起了一些质疑。有史料记载,在郭文德设计蜂窝煤之前,日本早就有了类似的产品,并且日文中“炼碳”这两个字解释为圆筒状的带孔洞的煤球。
那么,中国人和日本人到底谁先用上这种圆筒状、有孔洞的煤球?蜂窝煤还算不算是郭先生的设计呢?
大揭秘:日本的“蜂窝煤”到底是怎么回事?
日本的多份史料显示,上个世纪20年代-40年代,日本已经有生产带孔洞的煤球的记录。煉(炼)炭,这两个字在日文当中读作“rentan”,指圆筒状带孔洞的煤球。有人因此认为,蜂窝煤不应该算作中国的发明。
榎本武扬
资料显示,榎本武扬在日本国内担任过外务大臣和农商务大臣等,还做过驻俄国和中国(清朝)的公使。
日本“三益炼炭”广告。图片取自汇集昭和年代(1926-1989)报纸广告的日本网站“昭和新聞広告部”
中国之声在这周一的报道中引述资料说,郭文德是根据外国人的经验,制作出在煤球上打孔的蜂窝煤。郭文德的儿子郭春伏也证实,父亲在1950年生产这种煤球之前,受到了日本邻居的启发:
当时在北京住的时候,他有一个邻居就是日本人,夜里用湿炭封煤炉,会戳一些眼,是为了第二天不灭,第二天的时候,上面那一堆煤还在燃烧,燃烧得比较充分一点,所以他当时看到这个情况以后,受了启发。
评委:中国的蜂窝煤跟日本的炼炭有不同
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评委、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、工业设计工程师宋慰祖表示,蜂窝煤被提名的是“经典设计奖”,“设计”和“发明”有区别:
发明是从无到有,应该说是完全的原创,但是创新实际上包括了原始创新、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,设计恰恰是既包括了原始创新的设计,也会是在已有的产品基础上面进行改良,根据本国、本地的特点,根据不同的需求,可以做再创新的设计。
网友@谌旭彬指出,日本学者大岛义清和香坂要三郎合著的《燃料》(商务印书馆1940年出版)一书,提到了日本人使用“有孔煤饼”的情况。
在提名蜂窝煤之前,他们已经了解到日本有类似的产品,但是中国的蜂窝煤跟日本的炼炭有不同:
当初日本最早发明蜂窝煤的时候,采用的是像蜜糖等粘合剂,造型也是根据日本炉具的特点,开始形成了一些蝶形的、方形的造型,但是我们中国的蜂窝煤是圆形的、19孔的形式,都是我们后来根据自己的实验和研发的成果进行设计,所以它们之间有继承,但是我们也有创新。其实每一个设计都是在前人的创新基础上,设计实际上就是集成知识,集成各种的时代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、文化艺术、社会经济等等知识,去创造的一种满足需求的产品。
1982年,小巷中的居民正在给自家的蜂窝煤通风。(叶健强摄)
郭文德还设计了跟蜂窝煤配套的煤炉,制作蜂窝煤的粘合剂也从生石灰逐步改进成生土。郭春伏介绍,父亲的产品最早称作“经济煤球”,体现它节约的特性,据说“蜂窝煤”这个名字是从北京地区叫起来,而苏州等南方地区,就叫做“藕煤”,因为孔洞的形状像莲藕。
大家可以通过这道“女友做的黑暗料理”,深刻了解“蜂窝煤”和“藕煤”一脉相承的联系
评论列表
我要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