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盲目留美,不知拖垮了多少家庭!
2016-09-20 08:56:06留美英语三原则
为了留美而进行英语准备,必须遵循如下三原则。而这些,正是我们教育的核心。
全天候原则:把学习变成一个生活过程
学习是一个生活的过程,而不是为了生活而不得不为的劳作。我们的目标,是培养学生这样的素质。
我们的一对一课程,有周八学时、周四学时、周二学时之分。许多家长问:什么时间上课?
这是对我们课程最大的一个误解。
我们的课程,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观念,其最大的优势,体现在“全天候”的学习概念上:生活与学习融为一体。几乎随时都在上课!
传统课堂课时固定:星期四晚上上课,学生星期二出现的问题要等两天才有机会问老师。而真到了上课时间,往往连原来的问题是什么都忘了。这样怎么会有良好的学习效果?
我们的课程,则借助网络和移动通讯等技术,使老师几乎无时不在学生身边:学生睡前完成作业,早起一睁眼,老师有针对性的批改和讲解往往就等在那里。老师最慢的回覆,也不会超过24小时。一定要在学生的记忆力时段内完成教学。
这种记忆力时段的规律,有大量心理学和脑神经研究作为基础。几星期不遵守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。但长期积累起来就有质变。学英语如同跑马拉松。你提高奔跑效率和柔韧性,每一步就长了几公分,似乎无关紧要。但全程五万多步累积,就产生完全不同档次的成绩。英语学习,习惯和纪律都非常重要。老师的身体力行。学生必须紧跟。
有些同学习惯于传统课堂,喜欢积累作业,达到一定的量才交。结果,一次作业一大堆,老师讲解起来精疲力尽。事后学生几天也消化不了过长的讲解内容。相反,如果一天就完成三四段的翻译,老师在第一时间把其中的几个核心问题解释得清清楚楚,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很多。这方面,我们要“斤斤计较”。
阅读原则:以最优效率解决最重要的问题
我们集中解决一个问题,阅读。
留美最大的障碍在阅读,不在听说。口语常用词汇不过几百个,到了英语环境中每天重复,自然就会。阅读则涉及上万词汇、复杂的语法结构、纷繁的文化社会背景,需要长期、专业化的训练。大量近乎文盲的美国人听说并无障碍,却难上大学,道理也在此。
美国一个像样的本科,一周阅读量至少200页。如果读常青藤的话,则至少三、四百页。哈佛给教授的指针:一门课每周阅读量平均在100-150页左右。按每学期五门课计,就是500-750页。遗憾的是,许多学生一心想上好大学,却不愿面对这样的现实。
在国内集中精力攻阅读,从投入产出比来说,效益最大。听说技能高度依赖环境:有了语言环境几乎无师自通,没有则怎么努力也进步缓慢。一切的关键,在于实际生活中的演练。所以,听说的问题到美国解决最有效率。读写训练则是非环境依赖型,说到底就是学生和摆在眼前的英语文章之间的关系:读书就是实际演练,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学并无区别。而阅读功夫扎实,词汇量大,一旦投入美国的语言环境中,听说适应起来也非常快。
翻译原则:让无知没有藏身之地
一对一课程的核心是翻译。这是最为重要、也最被忽视的语言训练。
如今国内“英语思维”的大旗满天飞。各种国际学校、国际班中,出现了许多全外教的课堂。有人还口口声声说“中文思维”会妨碍“英语思维”。翻译,在很多人看来是浪费时间。
然而,全外教的问题,我们已经领教了许多。有些学生云里雾里摸了两年不得要领,跑到我们这里一年就云开雾散。英英的环境对一些学生很有助益,但对许多学生来说跨越太大:书读不懂,老师的讲解也听不懂。老师则搞不清学生究竟是读不懂、听不懂,还是表达不明白。我们的英中对译,则每字每句都要求学生严丝合缝地掌握。
以下是翻译的三大理由:
第一,翻译帮助老师看出学生理解上的问题,是对学生状况作出“诊断”的最有效办法。
第二,翻译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。西方有一个故事:一位年轻人被录取为世界顶尖海洋生物学家的博士生,兴冲冲地到教授办公室报到。第一次见面,教授给他的任务是观察实验室的一条鱼,记下其主要特点。这位年轻人半小时就观察完,跑去汇报。教授说他连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看到。他回去再观察,格外留心,花了整整半天的时间。但教授看了笔记后仍说不得要领。无奈他又花了几天时间观察,并终于发现一个有效的方法,就是对着鱼写生。一旦画起来,马上发现许多过去没有注意到的特点。翻译,其实就类似这个观察过程中的写生,是对英语及其文化的写生。
第三,翻译让学生走出似懂非懂的状态、精确地获得新知。在应试教育中,考试就是为了得分。不懂的地方要猜、要掩饰自己的无知。这套把戏被带到阅读中来,学生碰到不懂的地方只求蒙混过关。他们开始是骗考官、骗老师,久而久之形成本能,开始骗自己。明明不懂的地方也觉得自己懂了,好象病人不告诉医生自己的症状,还要装得什么事情也没有。具体地说,中国学生读英文,不懂的地方就去猜,依据是自己脑子里已经有的一些概念和知识,最终以自己的想法解读和扭曲文章的意思,形成了刀枪不入的思想封闭,读了多年书却什么新东西也学不会。我们的翻译,则让学生面对自己的每一道硬伤。当无知无处躲藏时,学习才真正开始。
我们相信:以上的原则,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在中国教育系统里从来没有过的经验,脱胎换骨,为美国的大学做好准备。
评论列表
我要评论